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乐果

    ①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

    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

    ③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

    ④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⑤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它们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们不思考,却无时无刻不再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们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们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比黄金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⑥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⑦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⑧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

    ⑨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芳香盈口,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⑩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把阅读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⑪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⑫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维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博览》2015年第5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是真名士自风流”?
(4)、第⑫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总得藐视点什么
                                                                                                                 陈鲁民
        ①人生在世,你总得藐视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伟大,啥子都敬畏,处处低眉顺眼,事事谨小慎微,那就会把自己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
        ②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成为“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一无可取;谢安藐视苻坚,在他看来,什么百万之众,什么投鞭断流,无非一群“行尸走肉”,消灭尔等如“探囊取物”;列宁藐视帝国主义,嘲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藐视“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
        ③我辈或许没有曹、谢那样的博大襟怀,但一样可以藐视那些拍马溜须的谄媚之徒,不管他们再有权势,也决不与他们为伍。我们也不可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然可以藐视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藐视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非常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
        ④藐视,除了人,还有物,还有事。那些小恩小惠,蝇头小利,鸡虫得失,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用尽浑身解数,我不妨冷眼旁观,如此贪财图利者,我藐视!还有评奖晋级,提拔升迁,评定职称,排名先后,别人眼中重如泰山,志在必得,我则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如此沽名钓誉者,我藐视!
        ⑤打铁先得本身硬,藐视,也得有点资本才行,要“目空天下士”,自己就得才高八斗;要藐视天下英雄如无物,自己就得是那顶天立地的真英雄;要藐视那些蝇营狗苟之辈,自己就得是冰清玉洁的真君子。而且,要藐视点什么,不论对人还是对物,可能会让自己吃点亏,受点冷落,但却能使我们抬头挺胸,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活得堂堂正正。
       ⑥果真如此,那就会无所畏惧,不佞鬼神,哪怕你是世界首富,只要来路不正,沾腥带污,我就敢藐视你!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伯乐就是你自己
        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世界潜能鼓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
       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
        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yìwúfǎngù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感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姿势

    ①我读小学的那所学校,是由解放前的“关帝庙”改建的。原来的庙墙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壁画,在大大小小的壁画中,至今仍然印象极深的是那幅“关公夜读兵书图”:关羽端坐在椅子上,左手捋长髯,右手捧书,在灯下细读;周仓持那柄青龙偃月刀,在一旁侍立。当时听老人们讲关老爷如何了得,所以对他的读书也从心里敬佩,现在回想起来,不免心生一点非议:总是用那样的姿势读书,是不是太累呢?

    ②读书,确实有一个姿势问题。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求知,一是消遣。以求知为目的的读书经历,几乎人人都有,如小学生上课,自然要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这是最板正的;回家以后写作业,或课余进图书馆自学,虽说也是求知,但读书时的姿势就不必那么讲究了,伏案默读,仰望房顶,伸伸懒腰,可以凭个人的需要作出选择。至于成年人的读书求知,甚至可以一杯茶、一支烟、与他人聊天交流,自由度就更大了。

    ③最能使身心放松、读书姿势最随便的,是以消遣为目的的读书。消遣,就是消闲解闷儿。就是用自己感觉愉快的方式度过空闲时光,没有任何负担,求得快乐、放松就行。与之相配的读书姿势,自然也应当是怎么舒适怎么来。比如说,郊游时躺在草地上读的书,临睡前用来催眠的书,旅行中装在口袋里的书,都该是消遣性的。为了排遣心情的郁闷,或为了打发时光,随便翻上几页,那是不必讲究什么姿势的,或躺或卧,或站或行,只看自己的高兴了。参观中南海毛泽东旧居,那一张床上有一半放着书,甚至连卫生间马桶座前也放着书,原来伟人的读书也是那么洒脱自在。求知也好,解闷也罢,只要读进去就行,而姿势和处所,则是不必太讲究的。

    ④从读书的姿势,也引来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的线装书,纸轻、册薄,能折卷把握,既便于携带又能卧读,而西方的传统书籍是硬壳精装,且其厚无比,虽说便于上架保存,但却无法作消遣式阅读。所以,鲁迅先生对此也颇有微词,说:“洋装书便于插架,便于保存,但看洋装书要年富力强,正襟危坐,有严肃的态度。假使你躺着看,那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这样的时候,我赞成中国式的线装书了。”讲述得这般形象而有趣,可见是先生的经验之谈。确实有切肤之痛,才有这么深刻的体会。不过,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图书也与世界接轨。普通书不用说了,就连古籍也用硬壳封面包装,线装书有特殊需要才出版,只有在古旧书店才能见到它的踪影了。这固然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可是,其中又包含着多少读书人的遗憾啊!

   ⑤当然,与书的内容相比,装订形式是次要的,读书姿势更是细枝末节。不管用什么姿势读书,读怎样装订的书,关键在于从中汲取营养,学习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最需要下工夫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①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诚规劝的话听起来虽不顺耳,可对我们立身处世却是有好处的。从犯错误者来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若从劝诫者来说,顺耳的忠言岂不更利于行吗?

    ②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谏的都是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来,主要在于忠言顺耳与否。邹忌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规劝,锋芒含而不露。齐威王听起来顺耳、舒服,采纳了邹忌的意见。而刚愎自用的吴王正陶醉于胜利,沉迷于酒色,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便觉刺耳、反感;加上奸佞进谗,伍子胥不丢命才怪!同是忠臣进忠言,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这就证明,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③顺耳的忠言有时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大家知道,对那些“二进宫”、“三进宫”的人来说,法律尚且不怕,逆耳的忠言恐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相反还可能触发恶性事件。对于这些人,我们若能用顺耳之言去诱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明白社会并未抛弃他们,也许效果会更好些。晋人周处在陆云的劝导下“遂改励,终为忠臣”,不就是证明吗?不要因为他们是犯过错误的人,便恶言相讥,甚至责骂。你虽然用心良苦,想用逆耳之言使他们改正错误,踏上新路,但要知道他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别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你若责骂,就好比在他们受伤的心上再加把盐或又捅上一刀,他们会更加瞧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④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来说,老师、父母也不应责怪他们。诚然,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孩子取得好成绩?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责骂只会使他们由害怕到厌弃,成绩会进一步下降。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安慰鼓励,逆耳之言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砒霜了。

    ⑤我们的领导干部,用顺耳的忠言去教育犯错误的同志,尤为重要,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居高临下,架起机关枪,横加扫射,以恶语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若是你犯了错误,你还愿听到逆耳、伤心的话吗?

阅读

有人情味的机器人

星新一

R先生前来拜访F博士。短暂的闲谈过后,R先生说:“机器人固然挺好,可是总令人不太满意。”F博士反问他:“究竟哪一点使您不满意呢?作为这方面的学者,我很想了解一下,今后可以参考。”

“简要地说就是没趣儿。机器人确实勤恳,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不管你命令他干什么,它总是回答:“是,明白了。”照章办事。准确而机械地干完了事。我总觉得有些无聊。”

F博士虽然也想反驳,告诉他不要苛求,但还是点头表示理解,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早就预计到将来将会有许多人提出这样的意见。说真的,就在前不久,我试制了新的机器人。然后,让他出去学习人生去了。”

“你说是出去学习?让机器人出去学习这类话,真是闻所未闻。这是怎么回事?” 

R先生稍微有点惊讶,瞪圆了眼睛。F博士做了说明。

“过去的机器人,在制造的同时就把基本的程序编进去了,以后也只能再吸收一些必要的程序。因此,它就变成了机械的、准确的机器人了。但是,这次不同,在存储装置上还留有剩余,让他在人类中生活。这样,和过去的机器人相比,当然可以增加一些功能。”

“的确,应该让他带点人情味儿。那么,结果怎么样?”

“昨天他才结束学习,刚刚回来。此后还要在这里试用一段,要观察一下他的效用。” 

R 先生急切地说:“请让我把他带到家里使用吧。关于使用的感觉如何,由我来写报告。对于从前那样过于老实的机器人,我已经腻烦得难以忍受了。用新的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危险吧?”

“这一点是靠得住的。在设计上绝对保证不会对人有什么危害。但是,他从人类接受了什么样的特性,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还不太了解。”

“正因为是这样,才更有趣。请务必借给我。不管使用费是多少,都由我来付。” 

R先生这样恳求,终于得到了F博士的允诺。于是,他就把从F博士那里借来的那个机器人带回到自己的家中。

“那么……”

R先生坐到椅子上刚要说话,机器人便回答了:“好,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吗?”“怎么,这和过去的机器人似乎没有很大差别。但是,也行啊。我想喝酒。给我调制一点叫做新兰的混合酒。如果不知道调法,就查一下书架上的那本书。”

若是以前的机器人早就着手去干了。但是,这个机器人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R先生催促他:“喂,为什么不去干哪?是不能干吗?”

“当然能干。但是,喝酒不好。它对身体不好。对内脏、对大脑都没有好处。”“不必担心,如果胃有毛病就吃药。”

“那才是浪费呢!您应该停止这些作法。如果您意志力不坚决硬下命令非得调酒不可的话,那我就去调制,但是……”

“好吧,我明白了。我不想喝酒了。回头我自己调酒再喝吧。那么,不喝酒就去郊外兜兜风吧。你给我开车吧。”R先生又发出另外的命令。但是,那机器人还是在那里站着。当R先生刚要说出不满意的话时,机器人又回答了:“最近,汽车事故正在增多。有些人虽然知道机器人开车很安全,但是偏要自己抓过方向盘,所以事故就多了。如果碰上这种事可就毫无办法了。还是在家里呆着最安全。如果您想观赏风景,请打开立体彩色电视。如果您想呼吸新鲜空气,请旋转空调装置的按钮。如果您说即便遇到交通事故也不要紧,硬要开车出去的话,我当然乐于听命,因为我这身体碰上什么事故也不会破裂,毫不在乎。”

“你这家伙尽说些令人厌烦的话。这样我也不愿驾车出去了。我困了,你把这个房间的墙壁重新裱糊一次。”

可是,机器人又答话了?“如果要我干这件事,还是再稍等一等为好。不久就要研制出一种新的糊墙纸,和以前的产品相比,既坚固耐用,又不沾污垢,而且声音回响、色彩、还有其他各个方面都很好。现在重新裱糊,很快还得换上那一种。我想那太可惜了。”

“不必担心花钱。”

“是,如果您在充分了解了这种浪费后还要下这样的命令的话……”

“够了,够了。算了吧。你就坐在那里休息吧。”

R先生放弃了支使他的打算。为了慎重起见,他向墙纸公司挂电话做了个调查,结果真是象机器人说的那样,预计在最近出售新产品。

第二天,R先生带着机器人,来到F博士这里。博士问道:“使用当中感觉如何?”

“的确和以往的机器人不一样,是带有人情味的机器人。但是,人情味过重了,每一次下达什么命令的时候,他就忠告什么对身体不好啦、太危险啦、太浪费啦等话,这样对主人自然是忠实的,但是使人感到不好用他,实在没有办法。这哪是什么学习人生,分明是在什么地方养成了规劝人的癖好。”

“可是,我并没有把他送到喜欢规劝人的地方去学习呀!”“尽管这么说,事实却是那样。请你仔细检查一下吧。”

F博士一边觉得纳闷,一边开始进行精密检查。这是很费时间的,但是R先生还是抱着好奇心等待着。

过一会儿,F博士说道:“不错!的确和以前的机器人不一样,具备了人的性质。”

“是那样吧?可是,他是怎么沾染上规劝人的毛病的?”

“不,那不是规劝人的毛病。”“那么,是什么呢?”

“那是巧编借口,企图从中偷懒的品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