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新疆昌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举一反三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怡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立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创,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泊文化研究》

材料二: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688年

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专制王权

1689年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8世纪初期

通过《王位继承法》、《三年法案》进一步约束王权

18世纪中期

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包拯在朝廷为人冈4强坚毅,责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摔.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