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blank#}1{#/blank#}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blank#}2{#/blank#}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blank#}3{#/blank#} (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性质
探索: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blank#}4{#/blank#} (填Ⅰ或Ⅱ)
Ⅰ.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Ⅱ.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2)验证: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blank#}5{#/blank#}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blank#}6{#/blank#} | {#blank#}7{#/blank#} | 证明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 |
探究3: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为了证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blank#}8{#/blank#} | {#blank#}9{#/blank#} | 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
记录数据 |
A.借助新型传感设备探究红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的耗氧情况 | 燃烧红磷: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85% 燃烧白磷: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21% |
B.用铁生锈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反应前测定:广囗瓶容积(扣除药品、导管和瓶塞所占容积)为125.0mL 反应后测定: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 为25.0mL |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blank#}1{#/blank#};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blank#}2{#/blank#}偏转 |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blank#}3{#/blank#},冷却后称量,天平指针没有偏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4{#/blank#} |
结论 | 猜想1正确 | 猜想2正确 |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blank#}5{#/blank#}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两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blank#}6{#/blank#}(填序号)。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blank#}7{#/blank#}、{#blank#}8{#/blank#}、{#blank#}9{#/blank#}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