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综合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归,请市火药,执不予。土鲁番贡玉,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父丧归。服阕,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居数日,言:“臣就列经旬,仅下瑞王婚礼一疏。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简大僚、举遗失、撤税使、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一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第一,鸣阳亦中式,都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诏令覆试。同和竞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主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B、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C、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D、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授、进、历、擢、署、拜在文中都是和官职有关的词语,其中进、擢指提升官职,署是代理官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坚持不卖火药给朝鲜人贡的使者,也建议不收纳吐鲁番进贡的宝玉。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但依旧得到皇帝的鼓励和挽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②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 , 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 , 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瘵:困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异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选自《南史》,有删节)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以进土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不报。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 , 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谥文节。

    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