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断山明”一句有远景有近景,远处树林尽头山峰明晰,近处有竹林掩墙。 B、“乱蝉衰草”一句用蝉、衰草和池塘三种意象,说明词人所处环境有点荒凉。 C、“杖藜徐步”勾勒出傍晚时分村旁的小道上,词人拄着藜杖徐徐漫步的画面。 D、“殷勤昨夜三更雨”用拟人手法说明天公毫无情义,故意在昨夜送来一场雨。
(2)、“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写景巧妙,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卷《乡村四月》
(3)、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于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但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976年12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