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如图反映了北京市过去五年间经济运行情况,由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论是(    )

2012-2016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单位:元)

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基础

③未来北京城镇居民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将逐渐增加

④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将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云南省开启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莫定坚实基础。

经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标志着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进入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在出台《条例》的同时,云南省政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了一批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隐患,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环保普法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生态安全保护中,推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材料二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参与治理到成为典范,景迈山坚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以科学的开发利用促进更好的保护,厚植永续发展的绿色根基,加强茶文化和山水观光、传统村落等融合,让资源禀赋不断变成财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打造茶旅品牌、推介旅游线路、推出主题活动等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焕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新活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个冬天,哈尔滨彻底火了。据报道,刚刚过去的3天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

哈尔滨的走热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黑龙江省,习近平总书记的发展理念早已落地生根。2022年3月,黑龙江就出台了《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2023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50条措施》,涉及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市场监管等内容。

哈尔滨的冰雪每年总有新创意、新场景、新情境,可以令市场保持关注热度。此外,哈尔滨旅游服务不断提升,还有哈尔滨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不断有压箱底的物件,给人惊喜不断,激发人们旅游消费需求。同时积极探索与高寒地区生活相关的领域研发,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在哈尔滨,冰雪体育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在家门口能体验各类冬季体育运动,去年冬天以来该市辟建免费冰上场地43处,鼓励全民上冰雪,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热情的哈尔滨人迎四方宾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黑龙江省是如何推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强调食物均衡,重视肉、蛋、奶、油脂、蔬菜、水果等副食,分散主粮风险,对冲主粮“卡脖子”危机。贯彻大食物观,要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通过践行大食物观筑牢大国粮仓。

材料二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十四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2022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大国粮仓根基稳固。当前,百年变局、极端天气、地区冲突等因素相互交织,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粮食安全的全局性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原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