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

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朱颜            凋:凋谢。 B、连峰天不盈尺            去:离开。 C、砯崖石万壑雷            转:转动。 D、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悲鸟号古木            但:只。 B、蜀道之难,难上青天      于:比。 C、险也如此                其:加强语气,无义。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3)、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4)、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蜀道难          之,的。 B、开国何然        茫然,迷惘的样子。 C、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 D、以手抚膺长叹    坐,因为。
(5)、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

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节选自苏轼《与苏辙书》)

材料三: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宋)苏轼

三月四日,游白水山佛迹岩。沐浴于汤泉,晞发于悬瀑之下,浩歌而归。……归卧既觉,闻儿子过诵渊明《归田园居》诗六首,乃悉次其。始余在广陵和渊明《饮酒》二十首,今复为此,要当尽和乃已。

其三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语,有约吾敢违。

【注】①俦:类。②癯:干瘦。③黾勉:勉励。④此组诗写于苏轼被贬广东惠州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