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选择填充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检测卷

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D.c点烧杯内液体的pH(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

举一反三

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那么稀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减小?对此问题,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猜想一: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猜想二: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猜想三:溶质质量分数{#blank#}1{#/blank#}。

【查阅资料】pH计可较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NaHCO3属于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药品准备】备好NaHCO3粉末;取适量稀盐酸分为两等份(如图1),一份密封保存(下称甲),另一份敞口放置15天(下称乙)。

【实验求证】兴趣小组按照两种方案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Ⅰ:用pH计测两份稀盐酸的pH(结果如下表)。

试样

pH

0.6

0.5

(2)上表数据说明敞口放置的稀盐酸酸性较{#blank#}2{#/blank#}(填“强”或“弱”),也说明猜想{#blank#}3{#/blank#}成立。

实验Ⅱ:用图2装置和药品分别测定两份稀盐酸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CO2的体积(结果如表)。

试样

V(CO2)

V(甲)

V(乙)

(3)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4{#/blank#};测得V(甲){#blank#}5{#/blank#}V(乙)(选填“>”“<”“=”之一),也得出了与实验1相同的结论。

【反思交流】

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出现上述变化?

【实验再探】

(4)加热稀盐酸,在试管口放置紫色石蕊试液浸泡后干燥的纸花。纸花变红,说明稀盐酸中的HCl和H2O不断扩散。那么导致实验Ⅰ、Ⅱ中结果的原因是逸出HCl和H2O的组分之比{#blank#}6{#/blank#}(选填“>”“<”“=”之一)原溶液中组分之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