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弘正学校2017~2018学年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三: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行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请回答:
年份 | 1921 | 1923 | 1925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23.13 | 34.55 | 44.24 |
材料三 “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请回答:
历史时空:世界不是孤立的,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冲突与对抗,交流与合作改变着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请根据图文信息填写有关史实。
①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其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blank#}1{#/blank#} , 率队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blank#}2{#/blank#}。 |
②19世纪下半叶,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blank#}3{#/blank#}时代跨入{#blank#}4{#/blank#}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③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blank#}5{#/blank#}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决议: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成立{#blank#}6{#/blank#}等。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 ④针对二战后初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blank#}7{#/blank#}”,即“马歇尔计划”。此后不久,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blank#}8{#/blank#}组织,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建立了{#blank#}9{#/blank#}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
⑤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建立起以国家为核心{#blank#}10{#/blank#}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弊端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克服,导致东欧剧变和{#blank#}11{#/blank#} , 标志着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崩溃。 | ⑥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兴力量不断崛起,世界格局出现向{#blank#}12{#/blank#}发展的趋势。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