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二中中铁国际城校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在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回答:
【碎梦】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追梦】
材料二:一组中国人的梦想
A组:“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B组: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圆梦】
材料三:“独立梦”萦绕着几代中国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新中国胜利,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实行了三大改造;为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梦进行了改革开放;现在,全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中国的腾飞梦前进……
①南洋水师 ②北洋水师 ③广东水师 ④福建水师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编自《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三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也有说是“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