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临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竞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界,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