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秦淮夜泊(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 , 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斾正摇摇。

【注释】①朱箔:红色帘子。②斾:(pèi)旌旗

曲江楼记

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顾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无以宣畅郁湮,导迎清旷。乃直其南凿门通道,以临白河,而取旁近废门旧额以榜之,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一目千里;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 , 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寤叹隐忧,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呜呼,悲哉!”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注释】①荆州:宋时为江陵府。②晻(yǎn)霭:昏暗不明。③曲江公,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④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①贺铸诗中所描绘的秦淮夜景不同于杜牧笔下“”的迷蒙清冷,如“绿柳动”、“朱帘开”、“”,以及“灯火阑珊”、“月上楼台”的明丽温馨,均可反衬出游子内心的

②朱熹文中曲江公“伤时感事”的心境与北宋文学家在《》中描述的“退亦忧”相似,曲江公是因“”而忧。(用《曲江楼记》中的内容填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以白河

②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3)、用“/”给下面句子画一处停顿。

皆 隐 见 出 没 于 云 空 烟 水 之 外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昔公去相而守此            每自比管仲、乐毅(《隆中对》) B、其道之终不也              大道之 ,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 C、乃凿门通                  伐无 , 诛暴秦(《陈涉世家》) D、登焉                    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6)、张敬夫为何发出“悲哉”的慨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忍”

    “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做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