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远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确定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要求加快构建扩大 消费的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仍要坚持理性消费。请你谈谈我们 如何做一个理性消费者。
材料二:某中学高一(1)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之后,开展了一次“我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请概括出调查材料中的经济学道理。

(1)、材料一: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率一直偏低,远低于7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确定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要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仍要坚持理性消费。请你谈谈我们如何做一个理性消费者。
(2)、材料二:某中学高一(1)班的同学在学习了《经济生活》之后,开展了一次“我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请概括出调查材料中的经济学道理。

调查的材料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示例:去年大蒜种植面积下降,直接导致了今年的大蒜产量急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大蒜的价格。

供给影响价格

材料一:看到今年玉米价格喜人,很多农民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

材料二:我国空调行业中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各显神通,但居于前列的主要是国有企业

材料三:人们在购物时总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材料四: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这将进一步稳定群众对民生改善的预期,从而拉动消费。

举一反三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下图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图。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正加快形成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的前沿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其影响力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带来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引发了人们的焦虑。

材料四  2024年1月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简称中国信通院)公开发布的《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 (2023年)》(简称《白皮书》)显示,人工智能 (AI)技术实现飞跃式发展,给全球数字治理带来挑战。人工智能引发的风险是全局性、 系统性和国际性的。给个人带来数据偏见、技术滥用、道德伦理等风险;给企业带来版权侵权、 隐私侵权赔偿、 商业秘密泄露等风险;  “机器换人”可能引发失业,冲击就业市场、危及公共安全等风险; 国家间的技术鸿沟会进一步拉大, 国家间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加剧,对各国及国际社会现行的相关法律的适用性和保护性形成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成功案例。2008年,我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据统计,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措施建立健全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了关键技术供给能力,打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对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材料二   2023年,我国的创新指数位居全球第12位,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12至2022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增强,2012—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制造业规模和多项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地缘政治动荡,局部冲突频发,地区安全问题此起彼伏,全球性问题加剧。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筑起“小院高墙”。发展鸿沟拉大,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国外部需求收缩。经济全球化遇逛流,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本地化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谈谈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在变局中开新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