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义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 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子路曰:“不能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士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庭七日七夜,哭不绝声,遂以存楚。不能勤苦,安能行此? 曾子布衣缊袍未得完,糟糠之食、藜藿之羹未得饱,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安能行此? 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 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
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尾生杀身以成其信,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四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 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早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
(节选自《说苑·立节》)
材料二
赵孝成王问曰:“昔伊尹为臣而放其君①,其君不怨,何可而得乎此也?”子顺答曰:“伊尹执人臣之节,而弼其君以礼,亦行此道而已矣。”王曰:“方以放君为名,而先生称礼,何也?”子顺曰:“以礼括其君,使入于善也。”曰:“其说可得闻乎?”答曰:“其在《商书》,太甲嗣立而干冢宰之政,伊尹曰:‘惟王旧行不义,习与性成。予不狎于不顺,王姑即桐,迩于先王之训,罔以后人迷。’王往居忧,允思厥祖之明德。是言太甲在丧,不明乎人子之道,而欲知政。于是伊尹使之居桐,近汤之墓,处忧哀之地,放之不得知政。三年服竟,然后反之,即所以奉礼执节事太甲者也。率其君以义,强其君以孝道,未有行此见怨也。”王曰:“善哉! 我未之闻也。”
魏安釐王问子顺曰:“马回之为人,虽少才文,梗梗亮直,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至于亮直之节臣未明也。”王曰:“何故?”答曰:“闻诸孙卿云:‘其为人也,长目而豕视者,必体方而心员。’每以其法相人,千百不失。臣见回,非不伟其体干也,然甚疑其目。”王卒用之。三月,果以谄得罪。
(节选自《孔丛子·执节》)
【注】①太甲即位,因失为君之道,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