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易中天说:“秦,虽死犹存,他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B、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C、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D、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举一反三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的任命、考核、奖惩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当西汉出现了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时,贯谊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摘编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  唐末以来五十多年间,更换了五个朝代、八姓十三君,时人眼中,赵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终宋无强臣之意”,今人眼中,赵匡胤是三百多年赵宋皇朝的立国者。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四  元朝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城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五  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法宝。”

材料六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亲)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

——《史记》

材料二   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国内改革的阻力较小。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近20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都相对较长,内部相对稳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   秦朝独特的皇帝制度的建立,对结束以往诸侯纷争的局面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秦朝创设的皇帝制度神化了皇权并突显出皇帝至高至尊的地位。君权与神权相结合加强了皇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皇帝独一无二的名号确立后,即宣布在全国只能有一个君主。皇帝拥有支配天下一切土地和人员的权力以及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军事统率权和国家财政大权。

——整理自黄栋法《秦朝首创的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六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

材料七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

材料八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四十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