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五四学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朕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钞,通“抄”,抄写。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百里外             趋:

负箧曳               屣:

僵劲不能动         支:

溥幼即学             嗜: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观        故名高一时 B、当余从师也        即焚 C、足肤皲裂不知            人知从太守游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如是六七始已            肉食谋之
(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B、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C、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D、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②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5)、甲乙两文都写到“钞书”,简要分析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有何不同。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