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材料一:
①根据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达到了81%,其中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高达79%,比2021年有所增长。
②值得注意的是,0至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能力平稳提升,阅读率和阅读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比2021年增加了0.21本;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的人均阅读量最大,为13.15本。
③iEnglish未来教育研究院近期发布的《iEnglish2022数字阅读报告》也证实了这一趋势。近年来0~18岁的活跃用户同比在持续增长,其中7~12岁(小学阶段)的阅读普及率更高,增长速度也较快。
④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阅读变得更加便捷,为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数字阅读的崛起不仅改变了阅读方式,也引发了人类认知过程的革命。新科技革命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数字阅读将像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一样,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全新的价值。
(材料改编自2023年5月《中国日报》)
材料二:
①教育部要求构建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格局,并面向各省(区、市)遴选一批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示范区。各地区可以此为契机,全面构建数字阅读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做好区域数字化阅读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数字化阅读区域规划,形成数字阅读建设路线图和数字阅读资源地图;把数字阅读与红色教育、科学探究、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重大主题结合起来,打造数字化阅读基地,开放所有数字化阅读场所、平台;发挥数字阅读的交互性、共享性优势,将读者思想可视化、观点传播化、创意互动化,增强数字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升级数字阅读技术,加强并优化大数据监测,做好动态管理,增强调节的灵动性。
②数字化阅读为无边界阅读、无障碍阅读提供了可能。一旦处处可读、时时能读的良好局面形成,必将有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最终达成数字技术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阅读提质“最大增量”的效果,提升阅读育人水平。
(材料改编自2023年4月《中国教师报》)
材料三:
①阅读既不会缓解饥饿或是疾病带来的痛苦,也不能解决现实的愁闷,但总能在某些时刻抚慰你,为未来积攒一些平静与力量。《国民阅读洞察2022》调研数据显示,过半数的被访者认为阅读有效的缓解了自身焦虑。43.6%的被访者希望借助阅读来提振信心,激发斗志。
(材料改编自2023年8月《时代周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