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喻”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理喻 B、喻之以理 C、家喻户晓 D、引喻失义
(2)、对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要居安思危,时刻关注本国的内部问题和外部威胁。 B、忧患意识可以促使国家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自身的不足。 C、忧患意识提醒国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潜在的危机。 D、忧患意识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对于个人没有太大意义。
(3)、根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取材于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中列举了文王等七位人物及《诗》创编的例子,强调了①对人的磨砺作用,与原文中“②”的观点相呼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体现出了③的精神品质。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