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语文花开文言文阅读与名著阅读七年级上册 三、诫子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

【宋】陆游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 , 令熟读经学 ,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后悔。

(选自《万金家书》)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②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③端:这里指一个方面。

(1)、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切须常加简

字形推测法:会意字。甲骨文像捆绑在木棍【上的包囊O。金文淡

化了甲骨文中“木”【的形象,突出了包囊O和系扎包囊的绳结。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非一端

查阅字典法:①用草编的覆盖物;②遮盖,掩盖;③大概,大约;④胜过,超过。

(填序号)

后悔

联想成语法:笑大方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4)、“放翁家训”中“训”字的意思是,“训以宽厚恭谨”中“训”字的意思是。(填选项)

A.教导,教诲       B.训练        C.训释         D.规范,准则

(5)、仿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陆游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学也,无以广才,无以成学。

赏析:“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字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是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学”“才”“志”的重要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殷殷教诲中蕴含着诸葛亮对儿子深切的期望。

切须常加简束,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6)、《诫子书》与本文对少年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阐释。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冥,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佝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中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