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容易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 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
少年正是读书时。进入初中,我们跟着朱自清触摸春天,感受山之 lǎng rùn①____,风之轻柔;走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医生,学习他对工作jí duān②____负责的精神;认识整日劳 l ù③____、任劳任 yu àn④____的朱德的母亲,体会其人格的伟大……
如果说散文、小说用人物、情节让我们认识大千世界,古代诗歌则借意象抒情言志。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⑤____,⑥____”,用鸿雁传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⑦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用意象叠加的方法抒发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⑧____,⑨____”,借“落花”意象传达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古人云:布衣暖,菜羹香,读书滋味长。正如《论语·雍也》中所说的“⑩____,⑪____”,倘若我们都能以读书为乐,那么即便是“饭疏食,饮水,⑫____”(《论语·述而》),也能感到幸福。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一起在书香中成长、成人、成才!
主题 | 文学常识与诗句 | 出处 |
自然 | 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的诗句是“①{#blank#}1{#/blank#},{#blank#}2{#/blank#}。” | 《钱塘湖出行》 |
作者②{#blank#}3{#/blank#}(人名)用“③{#blank#}4{#/blank#},隐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峻峭。 | 《三峡》 | |
情怀 | 《渡荆门送别》中,李白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④{#blank#}5{#/blank#},{#blank#}6{#/blank#}。 | 《渡荆门送别》 |
鲁迅告别挚友,赴异域途中见到“日暮里”驿站名时,兴起了去国怀乡的览物之情,这与崔颢《黄鹤楼》中“⑤{#blank#}7{#/blank#},{#blank#}8{#/blank#}”的感触和深情是一样的。 | 《黄鹤楼》 | |
品性 | 曹操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⑥{#blank#}9{#/blank#},可得永年” | 《龟虽寿》 |
刘桢的“ 风声一何劲,⑦{#blank#}10{#/blank#}”这两句诗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 | 《赠从第》 (其二)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