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长宁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山涛传

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②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帝曰:“吕望欲仕邪?”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

③晚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及羊祜执政,时人欲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转北中郎将,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④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⑤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飙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⑥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康后   
②时人欲裴秀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以二人势争权,涛平心处中。(    )
A.治理
B.担任
C.处于
D.居住

②故帝之所用,或非首。(    )

A.推举 
B.施行      
C.列举      
D.科举

A、 B、 C、 D、
(3)、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 B、 C、 D、
(4)、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

涛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

(5)、将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6)、联系本文内容,从为官和交友两个方面,分析山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两方面各取一个主要特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 ,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