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徐州市区联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检测试卷
①虚拟 ②平等 ③自主 ④便捷
材料一:新华网2016年4月2日讯网红、大V……在当代,一些社交媒体的弄潮儿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也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然而,社交媒体却使更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动孤独,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据英、美等国的多项调查显示,在社交媒体伴随下成长的年轻一代不乏互联网社交达人,但更多的人不爱出家门,缺乏社交能力,有的甚至不敢接电话或应门。
材料二:过多的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美国梅隆大学的研究者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之后一两年进行人格评估时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会感到孤独和沮丧。
A、有一天,我心情不好,又找不到人倾诉,是一个陌生人在网上耐心地听我“说”,还安慰我。虽然后来不联系了,但是我一直记得他。
B、我在网上的朋友都是同学,互联网联系很方便,我们常常在网上讨论作业。
①网络交往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②网络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隐蔽性
③青少年上网有利无弊
④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当今社会,网络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小王由于在微博上添加了一个陌生人为好友并发布了自己的照片,陌生男子根据他签到的地址和相貌找到了他,小王险遭抢劫。对于小王的经历,小明认为,未成年人不应该通过网络这种方式结交朋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学生邓进(化名)平时喜爱上网,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和生活上不懂的知识,他常常到网上去查询,并把答案和生活小知识记录下来,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他还喜爱文学,经常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作品投往各报纸杂志。刚满15岁的他就发表了20余篇诗歌、散文、小小说等,班上的同学都称他为“小作家”。
材料二:小灿是上海市某戒毒中心的受成成员。他在自己的忏悔书中这样写道:“我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因在网上交的几个朋友都会吸毒,他们都劝导我加入他们的行列。在一次与网友的见面会上,我染上了毒品,不久就上了瘾,不仅浪费了家里的大量钱财,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我感到非常痛心……”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