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

____

2023年10月27日—11月2日,“‘和合之美’台州市民间文艺精品展”在台州书画院举行。来自椒江的蛋雕艺人杨德贵带着他的两件作品《三友图》《五福临门》参展,其中《三友图》获得了本次精品展的银奖。

在方寸之间镌刻大千世界,在薄卵之上展现脆弱之美,这是蛋雕的艺术魅力。

2007年,电焊工杨德贵被派到外地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其他人的蛋雕作品。自此,艺术之火在他心底悄(A. qiǎo  B. qiāo)然滋长。从常见的鸡蛋到各类飞禽的蛋壳,不(xiè) ▲的练习让杨德贵的雕刻技艺不断精进,他渐渐掌握了浮雕、点刻,甚至是镂空、透雕等复杂的技术。没想到快到四十岁了,杨德贵竟挖掘出了自己身上的无限潜(A. qiǎn  B. qián)能。

尽管生活有时充满(suǒ) ▲ 碎,但十几年来,杨德贵从未放弃他的蛋雕爱好。杨德贵给每个蛋雕作品都配置了一个“豪华单间”。拿起玻璃罩,掀开黄绸缎,打开底座的开关,柔和的灯光便从蛋壳底部射出,将蛋壳上的图案投射向四周。光线充足之处,蛋壳会变得如玉石般温润。而到了光线昏暗的地方,则另有一番景象。比如一枚外观像花瓶的蛋雕作品,它的投影则像是一只振翅欲发的巨大蝴蝶。

光影变化间的无限乾坤展示着杨德贵的巧思妙手。工成于人,执守匠心。杨德贵和他的蛋雕技艺,如今已被更多人知晓并喜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而能够找到人生之“痴物”,于杨德贵而言已经是一件幸事。

                                      (选自2023年10月31日《台州日报》,有改动)

(1)、小语和小文共同阅读了这则新闻报道,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他们的对话填写完整。

小语:关于报道中的读音、字形,我有一些疑问。小文,你能不能帮我把空填上?

小文:可以呀!“悄”在这里读(填选项),“潜”读(填选项)。

报道中的“xiè”应写作,“suǒ”写作

小语:厉害!这则报道还缺少一个标题,我打算这样加: 

你觉得怎么样?

小文:太棒了!这则报道让我充分领略到“非遗”的魅力,也对工匠之“痴”有了新的理解。

小语:已知最早的“痴”字是篆文     ,后来演变成了      。演变后的字体扁方、规整,呈“蚕头燕尾”之态,可以判断是(填书体)。“痴”,繁体字写作“癡”,该字由“疒(病)”和“疑”两部分构成,由字形可推知,“痴”的最初意思应该是,后演变出“痴迷”之意。痴迷于健康事物对人生是有积极作用的。

(2)、小文打算在校报刊登一则报道,团委老师帮助她联系到了蛋雕艺人杨德贵,请你帮她一起设计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11月5日下午,杨德贵家中

采访对象

杨德贵及其家人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访谈及拍摄

采访问题

对杨德贵本人: 

对杨德贵妻子: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