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材料一: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摘自人民网《习近平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看完《只此青绿》后,我只觉得所有的形容词都太苍白了,不足以形容它的美和震撼。”香港市民赵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青绿粉”。她依旧记得2022年的除夕之夜,《只此青绿》选段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每一个元素都狠狠击中我的中式审美”。“得知它要来香港演出时,就非常期待。”赵兰拉上家人和朋友,提前定好闹钟,守住关键的“抢票时刻”,最终如愿抢到香港场首演的门票。一连三日的演出,香港文化中心到处可见和赵兰一样的“青绿粉”。他们有的身着中华传统服饰,有的打“飞的”专程而来,人群中还不乏一些“洋面孔”。
(摘编自新华社香港2024年1月8日电 《只此青绿》来港)
材料三:
戏剧幻城是中国首座全景式全沉浸戏剧主题公园,56个迷宫般的格子院落,一座地坑院,21个剧场,可同时容纳1万名观众……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戏剧聚落群。每天有近700分钟不重复的演出,近千名演职人员参演。每一个剧场、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场丰富的历史文化盛宴。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获得命名的有15家园区,预计到2025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将达到50家。这些文化企业集聚并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和服务体系,对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
(摘编自(《传统文化节目何以频频“出圈”》《南方》杂志2023-3-24)
材料四:
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首先,对传统艺术守正传承的同时,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必不可少。此次爆火的《新龙门客栈》则在越剧创新上大胆尝试,在演出方式上推出一个新概念——环境式越剧,采用沉浸式场景,剧场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演员表演时可与观众互动,大大增强了戏剧观赏的体验感。
其次,形象传达必不可少。文艺作品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一个“高光时刻”、一位“亮点人物”、一套醒目的“包装”,这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辨识度。比如,在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上,一句“十八岁少年的千古绝唱”,就让《千里江山图》与画家王希孟充满震撼感的传奇故事一起抵达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内心。
最后,适应平台属性变化非常重要。从剧场、影院、电视到PC端,再到手机等移动平台,每次媒介形式的变化都会带来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
(摘编自《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光明日报》2024-01-03)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