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曾国藩谈读书
ㅤㅤ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释】①士人:泛指知识阶层。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盖学生读书,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
书黄筌画雀
黄筌①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③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黄筌:五代后蜀著名画家。 ②审:仔细。 ③大者:指更大的事。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 ,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②夜昏怠,辄③以水沃面;食不给④ , 啖⑤粥而读。既仕⑥ ,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án)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⑧ ,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或:有时。③辄(zhé):总是。④给(jǐ):供应。⑤啖(dàn):吃。⑥既仕:考取功名后。⑦谪(zhé):贬。⑧食不重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
初至西湖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 , 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③ , 茶毕,即棹④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⑤ , 花光如颊 , 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保叔塔:塔名。②突兀层崖中:高松在重山叠岭之中。③昭庆:诗名。④棹:用桨划船。⑤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⑥目酣(hān)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____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 , 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会。③辟易颠仆:惊退扑倒。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彦博幼时,与群儿戏,击球,球入柱穴①中,不能取。 公以②水灌之,球浮出。
【注释】 ①柱穴:洞穴。②以:用。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从扌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