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四上 第七单元素养评估卷

阅读理解

苏武牧羊

何 玮

①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jīng)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代表汉朝,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②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使命后准备归汉。谁知,匈奴单于突然翻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不屈,气愤地说:“我代表大汉而来,绝不能受此侮辱!”说完便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③匈奴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匈奴的汉臣卫律去劝降他。没等卫律说完,苏武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骂道:“卫律! 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汉朝投靠匈奴,还有什么脸面来和我说话!”骂得卫律无言以对,脸色通红,羞愧而去。

④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单于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这群羊归你放牧,哪天生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汉朝。”说完就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塞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却发现全是公羊,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⑤北海边塞野草丛生,荒无人烟,唯一和苏武做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手持旌节回到汉朝。

批注:____

⑥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单于终于答应放苏武回汉朝。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岁,这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回到都城时,成千上万的人都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1)、匈奴单于派人把苏武押到北海边塞牧羊的原因是什么?
(2)、读文章第③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苏武动作、语言、神态的部分。联系全文,体会苏武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写出理由。
(3)、仿照示例,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文章第⑤段,用波浪线画出一个让你感动的句子,并随文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5)、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匈奴单于敬佩苏武,是因为他宁死不屈。 B、短文中五次出现“旌节”,“旌节”是大汉的象征,表明了苏武自始至终有一颗炽热的爱汉之心。 C、苏武在北海牧羊的生活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但他仍没有忘记汉朝。 D、苏武得以归汉的原因是汉朝多次交涉。人们怀着敬佩、感动的心情迎接苏武归来。
举一反三
感花鸟之情。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索 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 夹带)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 埋藏)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长昼无聊,我躺在铺在屋里面地上的席子上睡觉,醒来往往觉得一枕清凉,非常舒服。抬头看到窗纸上历历乱乱地布满了叶影。我间或也坐在窗前看点儿书,满窗浓绿,不时有一只绿色的虫子在上面慢慢地爬过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泽中的行人。蜗牛爬过的痕迹就像是山间林中的(弯曲

蜿蜒)的小路。就这样,自己可以看上半天。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④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节选自季羡林《海棠花》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