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五上 第七单元素养评估A卷

赏 秋

邓星汉

①秋天是美好而又富有诗意的。江山辽阔,秋景各异。在我眼里,无论哪里的秋天,都没有我故乡的秋天美丽动人,富有生机,撩人情思。多少年来,故乡的秋天就如一幅精美的图画,镶嵌在我这个怀乡游子的心里。

②故乡最美丽的秋是在色彩斑斓的树叶上。a.层峦叠嶂的群山上,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高大挺拔的枫树扎根于岩石的缝隙,遒劲有力,枫叶像点燃的野火般染红了群山,也染红了整个秋天。那满眼的叶子,载满了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凭着强烈的追求,借助秋风的引发,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它们曾经以不同的姿态迎接阳光,现在又以不同层次的色彩,或黄绿、或紫红、或金黄、或鲜红,染遍了山林。

③故乡最可爱的秋是舒畅自由。在高远的蓝天上,白云轻悠悠地飘动。早晚的炊烟随着微风袅袅升腾,像女子甩开的一条条水袖。牛羊在山坡上吃草,饱了就躺下来打着响鼻。鹅群在游水。b.鸡群在屋前屋后觅食,不安分的公鸡时而挑逗一下母鸡,拍打着翅膀,靠到母鸡面前亮出它的嗓子。秋风托起岩鹰的翅膀,在田野上盘旋又俯冲,展示着搏击长空的生命力。

④故乡最喜人的秋是丰收。禾田里成熟的稻谷翻着金黄的波浪,收割稻谷的打稻机发出令人欢快的轰鸣声。棉花灿然绽放,雪白的花朵如天上坠落的白云,飘晃得人们心旌摇动。高粱举着火把,玉米棒粗壮又饱满,瓜架上的南瓜又红又大,鲜艳的辣椒挂满了枝头,枣子红了,柿子熟了,板栗豁开口了……伴着秋风,你走进农家的小院一看,c.屋檐下、廊子上挂满了一长串一长串的红辣椒,还有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棒子。场院里,晒满了金灿灿的稻谷、玉米;屋顶上,晒满了红辣椒。家家都堆满了粮食和瓜果,但是,人们还是在忙忙碌碌。男人们挑着堆成一座小山一样的稻谷,一担一担地往家里奔,女人们背着一背篓一背篓的棉花、辣椒往家里赶。整个山野都运动起来了,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

⑤让我们走出生活的藩篱,到劳动中,到原野里,到自然界去品赏秋天吧!

(有删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短文从秋天色彩斑斓的树叶、三个方面介绍了故乡的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之情。
(2)、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旁边批注框里的内容补充完整。
画波浪线句子旁边添上“这句话是(动、静)态描写的手法,生动想象地写出了”。
(3)、读句a、句b、句c,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句a为动态描写,写出了松树秋天时的生长状态。 B、句b为动态描写,将鸡群觅食时欢乐的场面描绘得生动有趣。 C、句c为静态描写,写出了农家小院的屋檐下、廊子上挂满红辣椒和玉米棒子的场景。
(4)、仿照短文第③段对牛羊和鸡群的描写,将“鹅群在游水”这一画面写具体。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新叶(节选)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迸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得眼睛啊的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是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中。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可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贫瘠,于人但求有益。它扶持着艳丽的花朵、香甜的果实,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奉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