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鼓楼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③果,果有杨梅。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②诣(yì):拜访,拜见。③设:摆放,摆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俄而雪

③撒盐空中差可

④甚聪

(2)、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未  闻/ 孔 雀 是  夫 子 家  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4)、甲、乙两文记载的都是孩子聪慧的故事。请概括说说两文中孩子的聪慧分别体现在哪里。
(5)、假如你是文中的杨氏子,名叫吴清河的来客指着杨梅对你说“此是君家果”,你将如何应答?请仿照乙文,写出你的答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A)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余居园南,屋如舟式,庭有土山,上有小亭,登之可览园中之概,绿阴四合,夏无暑气。琢堂为余颜其斋曰“不系之舟”。此余幕游以来第一好居室也。土山之间,艺菊数十种,惜未及含葩,而琢堂调山左廉访(B)。眷属移寓潼川书院,余亦随往院中居焉。

琢堂先赴任,余与子琴、芝堂等无事,辄出游。乘骑至华阴庙。过华封里,即尧时三祝处。庙内多秦槐汉柏,大皆三四抱,有槐中抱柏而生者,柏中抱槐而生者。殿廷古碑甚多,内有陈希夷“福”、“寿”字。华山之脚有玉泉院,即希夷先生化形骨蜕处。有石洞如斗室,塑先生卧像于石床。其地水净沙明,草多绛色,泉流甚急,竹绕之。洞外一方亭,额曰“无忧亭”。旁有古树三栋纹如裂炭叶似槐而色深,不知其名,土人即呼曰“无忧树”。

太华之高不知几千仞,惜未能裹粮往登焉。归途见林柿正黄,就马上摘食之,土人呼止弗听,嚼之涩甚,急吐去,下骑觅泉漱口,始能言,土人大笑。(C)柿须摘下煮一沸,始去其涩,余不知也。

(选自沈复《浪游记快》,有删改)

【注释】①琢堂:姓石,沈复儿时好友。②幕游:指沈复离乡做了石琢堂的无官职的辅助人员。③土人:本地人。④太华:指华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