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凤翔法门寺A有护国真身塔B塔内C有释迦牟尼佛D指骨一节E三十年F一开塔G开则岁丰人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惑,指“有疑难问题”,与“惑而不从师”句中的“惑”,词义用法相同。 B、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跟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含意相同。这类古文刚健质朴,与绮丽柔靡的骈体文不同。 C、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文中指进士科第,其意和“书香门第”“次第花开”的“第”都不相同。 D、谥,谥号,韩愈的谥号为“文”,因而后世常常称他作“韩文公”,“文”是对韩愈生前的高度褒善。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高度肯定,也是针砭时弊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以此倡导从师学习。 B、韩愈虽然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但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这是他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认识局限。 C、韩愈正直敢谏,也曾因此多次被贬。曾言辞激烈地反对王公士庶过分地追随佛教,也因此触怒皇帝,差点被处以极刑,后来就直接被贬到江陵任掾曹。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待人不因荣辱沉浮而态度有别。他为年轻时好友孟郊、张籍跟公卿说好话推荐;在仕途通达显贵时,仍跟往昔一样与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 岂能至此?

(5)、柳宗元说“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结合材料二概括能体现韩愈“不顾流俗”品格的具体事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 , 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测,远度己无赃,就测立三七日不款,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 , 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人 居 市 里 城 隍 厩 库 所 过 若 营 家 焉 田 秩 奉 钱 并 无 所 取 岁 暮 择 人 尤 穷 者 充 其 租 调 以 此 为 常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而性果断,人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 , 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塔思,幼与常儿异,英才大略,绰有祖风。木华黎常曰:“成吾志必此儿也。”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年十八袭爵。庚寅秋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救之。大兵未至,塔思率十余骑觇贼形势,仙恐有伏,不敢犯。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刺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冬十月,帝亲征,遣塔思复取潞州。仙夜遁,邀击之,斩首七千余级,以任存侄代领其众。壬辰春,睿宗与金兵相拒于汝、汉间。金兵成列,将战,会大雪,分兵四出,塔思冒矢石先挫其锋,诸军继进,大败金兵。甲午秋七月,朝行在所。时诸王大会,帝顾塔思曰:“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群臣未对,塔思对曰:“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曰。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帝悦曰:“塔思虽年少,英风美绩,简在脱心,终能成我家大事矣。”赐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总军南征。乙未冬,拔枣阳。曲出别徇襄、邓,塔思引兵攻郢。郢濒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之。丁酉秋九月,入汴京。守臣刘甫置酒大庆殿。塔思曰:“此故金主所居,我人臣也,不可处此。”遂宴于甫家。戊戌秋九月,帝宴群臣于行宫 , 塔思大醉。帝语侍臣曰:“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己亥春三月,薨,年二十八。

(节选自《元史•塔思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月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文伟,字休族,范阳人也。为北州冠族 , 父敞,出后伯假。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主簿,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装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 , 寻为杜洛周所虏。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乃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 , 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 , 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