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学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古之教者,家有塾,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是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①,不能安弦;不学博依②,不能安《诗》;不学杂服 , 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③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 , 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缦:弦索②博依:广博譬喻③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又指神主、神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确的一项是( )
A、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向/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B、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C、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D、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的一项是( )
A、党,古代民户编制,五百家为一党,古有“四间为族,五族为党”的说法。 B、中年,文中指隔一年、间岁,现在一般表示四五十岁的年纪,二者的意思不同。 C、杂服,文中指洒扫、应对、投壶、沃盥等琐细之事。服,在文中指事。 D、诏于天子的“诏”指下诏,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使持节诏将军”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劝学》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很难坚持终身学习。 C、文本一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阐述道理说理透彻。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利用空闲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5)、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卒,而患之所从来 , 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收天下,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zh†):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颜、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杀北地都尉孙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擒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之,其赏不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 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