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虞世南,会稽余姚人也。贞观初,太宗引为上客,因开文馆,馆中号为多士,咸推世南为文学之宗。授以记室,与房玄龄对掌文翰。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书之,一无遗失。贞观七年,累迁秘书监,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及高祖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文武百寮,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及卒,太宗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丧事官给,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太宗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我,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吾有小善,必将顺而之;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第三》)

材料二:

小石附于山,山力能得持之;在沙丘之间,小石轻微,亦能自安。至于大石,沙土不覆,山不能持,处危峭之际,则必崩坠于坑谷之间矣。大智之重,遭小才之将,无左右沙土之助虽在显位将不能持则有大石崩坠之难也。或伐薪于山,轻小之木,合能束之。至于大木十围以上,引之不能动,推之不能移,则之于山林,收所束之小木而归。由斯以论,知能之大者,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 , 其犹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也。孔子周流,无所留止,非圣才不明,道大难行,人不能用也。故夫孔子,山中巨木之类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效力篇》)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无左右A沙土之助B虽在C显D位E将不能F持G则有大石崩坠之H难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胜,能承担,经得起,成语有“不胜枚举”,其中的“胜”字意思与此相同。 B、“虞世南于我”与《鱼我所欲也》“万钟于我何加焉”的“于”用法相同。 C、成,使动用法,与《屈原列传》中“同死生,轻去就”的“轻”用法不同。 D、委,抛弃,舍弃,与《过秦论》“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的“委”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的文学才能为人信服,唐太宗开文学馆,大家推崇他为文学的宗主,太宗命他与房玄龄共同掌管公文信札,他能默写《烈女传》一字不差。 B、唐高祖去世,太宗服丧超过了礼制,容颜悲哀憔悴,文武百官没有办法,虞世南常常入宫劝谏,太宗十分赞赏并接受,对他也更加亲近和礼敬。 C、虞世南为唐太宗说的每一句善言高兴,每一句错话遗憾,唐太宗赞叹他这种恳切忠诚的态度说,如果大臣都像世南一样,还担忧天下治理不好吗? D、王充认为,孔子是山中巨木一类的人物,他周游列国,而没有地方留用他,并不是圣君明王识人不明,而是他的道义太深奥很难实行,人们做不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②知能之大者,其犹十围以上木也,人力不能举荐。

(5)、王充认为,用人就像“薪者不能推引大木”一样,据此看材料一,虞世南能得到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则天顺圣皇后

司马光

    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驰,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辞日,得召见,涕注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项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顼顿首曰:“宗室、外成名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以不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元方为人清谨,再为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

    丙寅,武邑人苏安恒上疏曰:“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祗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烦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荫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食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教其孝敬之道,辅周室,屏藩皇家,斯为美矣。”疏奏,太后召见,赐食,慰谕而遣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注】①褰裳:原意为撩起下裳,此处指帝王让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 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