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碘酸钾(KIO3)为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常作为补碘剂被添加到食盐中,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其化学性质。

【进行实验1】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探究KIO3的热稳定性。记录如下:

序号

1﹣1

1﹣2

装置

                       

                    

现象

加热较长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1结束时,应进行的操作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顺序)

①熄灭酒精灯

②将导管取出水面

(2)由实验1说明KIO3受热 (填“能”或“不能”)分解。

【进行实验2】按如表数据,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溶质质量分数对KlO3与维生素C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表。

资料:i.KIO3溶液、维生素C溶液、淀粉溶液、稀醋酸分别指KIO3、维生素C、淀粉、醋酸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KIO3、维生素C、淀粉、醋酸称为溶质,水称为溶剂。

ii.I2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溶液遇I2变为蓝色,遇KIO3、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4O6)、醋酸(化学式为C2H4O2)不变色。

装置

序号

KIO3溶液

维生素C溶液

实验现象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

                           

2﹣1

10%

1g

10%

1g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2

5%

1g

5%

ag

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2﹣3

2.5%

1g

2.5%

1g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稀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解释与结论】

(3)实验2﹣2中,a=g;

(4)由上述实验得到结论“KIO3能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I2”,实验证据是

(5)对比实验2﹣1、2﹣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2﹣3中“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

(7)甲同学由实验2﹣3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KIO3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不严谨,理由是

(8)家中炒菜时要在快起锅时才加入碘盐,原因是

举一反三

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因此,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I.

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滤渣质量为{#blank#}1{#/blank#}g

淀粉的{#blank#}2{#/blank#}和{#blank#}3{#/blank#}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B中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标出化学符号):{#blank#}4{#/blank#}。

【实验拓展】

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氯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mL

淀粉0.5g

a

20mL

二氧化锰0.5g

b

(3)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blank#}5{#/blank#};若 ,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blank#}6{#/blank#}。

【拓展探究】

(4)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blank#}7{#/blank#}(选填“能”或“不能”)提高产物产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