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
——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
材料二“孝”是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子女赡养父母作为“孝”的基本内容而得到普遍认同。“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得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中国传统养老不但注重物质奉养,还要顾及精神需求。《礼记》记载:“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外,历朝统治者都对家庭养老格外关注,经常对年长者需要赡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助、减免赋役等方面的扶持。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材料三立身行道,始于事亲。上下无怨,不恶于人。
孝无终始,不离其身。三者备矣,以临其民。
以孝事君,不离令名。进思尽忠,义则不争。
匡救其恶,灾害不生。孝梯之至,通于神明。
——(西晋)傅咸《孝经诗》(二章)
(注:傅咸《七经诗》首开集句诗的集句模式,集句诗,又称集锦诗,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诗。)
材料一 他(下图人物)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如下表
领域 | 代表人物 | 朝代 | 主要成就或著作 |
造纸术 | ① | 东汉 | 改进造纸术 |
医学 | ② | 东汉 | 编写《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
数学 | 祖冲之 | 南北朝 | ③ |
农学 | 贾思勰 | 北朝 | 撰写《④》;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材料四 造纸术最初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再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美各国和大洋洲,使各国都能分享这一发明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