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 ,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③。
【注释】
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②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③大学:大学问家。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②尽之,遂辞③归。秦青弗止,饯④行于郊衢⑤,抚节⑥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⑦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 终身不敢言归。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唱歌。②谓:以为,认为。③辞:告别。④饯:设酒食为人送行。⑤衢(qú):大路。⑥节:节拍,节奏。⑦遏(è):阻拦,阻止。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盖汝①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② , 不待远离膝下③ ,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④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⑤人物。
(选自《朱子文集》)
【注释】①汝:你。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③膝下:借指父母。④汩:搅乱,扰乱。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①〔上卿〕古代官阶。
②〔秦〕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
③〔赵〕春秋战国时代的赵国。
④〔袒〕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⑤〔荆〕荆条。
⑥〔卒(zú)〕终于。
⑦〔刎(wěn)颈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