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判断题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
举一反三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材料一是其一生经典语录摘要及其时代背景材料。

材料一:

时间

经典语录及时代背景材料

1894年

①他 《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903年

②他《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5年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2年

④他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1924年

⑤他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一)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二则中国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和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1925年

⑥他在北京病逝。

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右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闸门一经打开,思想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胡绳武/金冲及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三:

签订“二十一条”

上海街头流浪的逃难者

老“猿”百态

近代化,也被称为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材料一: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1898年,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10月10日

材料四:《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