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研究小组抄录了两则学习材料。阅读后,完成各题。材料一: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据史料记载 , 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曹操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这类好诗在那时仍是凤毛麟角。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纷至沓来 , 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在杜甫笔下的恢宏壮阔,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李白笔下,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川流不息的气势。先代诗人在创作上的不断追求,令后世诗人笃行不怠、奋楫争先。
材料二:孔子说:“仁者乐山。”我们不难看出,儒家fù yǔ了山人文关怀。他们认为山的jìng mù、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为核心的。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独尊,诗人对山的推崇心理得以发扬光大。诗人对山的再认识就更深刻了,对他们的“祖籍”——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山”也就成了许多诗人很多时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