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期中练习卷(1.1-3.3)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制作各种仪器零件。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40

m

第2次

40

14.8

第3次

40

12.2

第4次

40

11.2

第5次

40

11.2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11.2g固体的成分是;表格中,m=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举一反三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住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 (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mm3)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关系是{#blank#}1{#/blank#},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关系是{#blank#}2{#/blank#}。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blank#}3{#/blank#}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blank#}4{#/blank#}影响(填“有”或“无”)。鉴于上述实验的结果可预测,不同pH的酸雨进入土壤会造成污染使土壤呈酸性,故要改良土壤以让植物正常生长。通常以采用熟石灰与酸性土壤进行反应,其反应原理是:(Ca(OH)2+H2SO4=2H2O+CaSO4)变成中性的。若要改良土壤中H2SO4浓度为0.5%的土壤5吨,则需要熟石灰{#blank#}5{#/blank#}千克。   (保留一位小数)

地块

施肥情况(等质量)

尿 素CO(NH22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硝酸铵NH4NO3

不施肥

产量(kg)

55.56

69.36

58.88

55.44

55.11

(3)土壤中的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根据下表所示的信息,回答问题:小明同学的父亲种植的一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土块的低,观察比较后发现此农田的小麦长得较小,容易倒伏。某同学建议他爸爸将地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上表:比较甲、乙、丁、戊,该田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blank#}6{#/blank#},比较乙和丙可判断该农田缺少的元素是{#blank#}7{#/blank#}。鉴于上述实验结果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所需营养元素钾元素3.9千克,同时还需氮元素 4.2 千克,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要购买硝酸钾(KNO3)和硝酸铵(NH4N3) 各多少千克{#blank#}8{#/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