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科学试题卷(1.1-3.3)
【查阅资料】
资料一: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以及石蜡、炭粉等成分;一般红色火柴头所用的着色剂为氧化铁。
资料二:氧化铁不具有磁性,不能被磁化;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在该条件下不与硫酸铜反应。
【建立假设】
假设一: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假设二: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单质铁。
假设三: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
步骤①:将燃烧后的火柴头研磨成粉末并装入试管。步骤②:在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③: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充分干燥,再用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
若假设二成立,则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应为,。(写两条)
尝试用科学原理解释火柴头中加入氯酸钾的目的:。
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blank#}1{#/blank#}。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blank#}2{#/blank#}(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 相对湿度 | 氧气含量 | 二氧化碳含量 | 一氧化碳含量 |
蜡烛点燃前 | 48.4% | 18.7% | 0.058% | 0 |
蜡烛熄灭后 | 71.6% | 15.6% | 3.643% | 0.0182% |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blank#}3{#/blank#};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blank#}4{#/blank#}。
等第 | 优秀 | 良好 | 待改进 |
指标 |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
组别 | 管道倾角 | 流经时间(s) |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平均值 | ||
1 | 10° | 4.0 | 4.1 | 3.9 | 4.0 |
2 | 20° | 2.5 | 2.4 | 2.4 | 2.4 |
3 | 30° | 1.3 | 1.4 | 1.4 | 1.4 |
①将软管A端与水龙头连接,在软管B端与管道接触处放置泡沫粒,调节管道倾角为10°。调节水龙头使水流速最大时,让水流冲击 B 端泡沫粒,记录泡沫粒经过长度为60厘米管道到达水槽所用的时间。每组实验重复3次,并计算平均值。
②改变管道倾角,使其分别为20°、30°,重复步骤①。
③记录数据如下表。
Ⅰ.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葡萄插条若干,均分为A、B、C、D、E、F六组。
Ⅱ.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如表所示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中,12小时后取出,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
Ⅲ.一个月后,观察插条的生根状况,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F组 |
溶液的浓度/(毫克/升) | 0 | 10 | 30 | 50 | 70 | 90 |
每组插条平均生根数量/条 | 4 | 6 | 9 | 12 | 8 | 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