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广水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其中青年学生成为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它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怎样评价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这一规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发展历程(部分)。

阶段

具体措施

起步(1840—1861年)

1840年以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

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

民国初年

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

——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奕䜣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迈出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第一步。洋务派开始以国际社会存在为前提,重新认识世界,重估中国世界地位,深刻反思传统对外关系,逐渐接受国际法作为国际关系准则,萌生出以国家间相互平等关系为原则的近代国际意识。维新派在对外主张方面,紧扣救亡图存主题,提出通过遵循公法原则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涉,变盲目排外为“文明排外”,主张“学西方”与“战西方”并重。

——摘编自姜德琪《中国外交近代化内在成因分析》

材料三: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语、外交人才。1867年同文馆把《万国公法》列为学生的必修课。1869年起同文馆开设政治学、国际法等课程,并翻译相关书籍,如《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对晚清外交近代化起了一定促进作用。据统计,在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同文馆出身的外交官有12人,还有更多的同文馆的毕业生在国内中央和地方上从事外交活动。

——摘编自叶小青《京师同文馆与晚清外交近代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