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1)班举办“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身患重疾的张桂梅同志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教育扶贫,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希望。她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材料二: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英国裔加拿大科学家杰弗里·欣顿,以表彰他们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天发表公报说,今年的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使用物理学工具,为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奠定了基础。约翰·霍普菲尔德创建了一种联想记忆方法,可以存储和重构图像或其他类型的数据模式。杰弗里·欣顿发明了一种可以自动发现数中属性的方法,可用于识别图片中的特定元素等任务。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主席埃伦·穆恩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名获奖者利用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机器学习的基础。相关技术已被用于推动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粒子物理、材料科学和天体物理等,也已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脸识别和语言翻译等。她同时警告说,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人类有责任以安全且道德的方式使用这项新技术。
材料三: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从1968年开始,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1)、任务一:把下面词语组合成一副赞美张桂梅老师的下联。

一梅   赞   媲雷锋   长怀   博爱   傲雪

上联:不辞远路,未忘初心,纵百病缠身,暂教大山飞火凤;

下联:烛暖华坪,德滋禹甸,

(2)、任务二:请给以上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30个字)
(3)、任务三:小明积极参加本次“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打算去采访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该如何说采访导语?(100字以内)

    知识链接:采访导语是在采访开始前,用于引导采访话题和内容的一段话。它一般包含简短的自我介绍、采访主题、目的等;采访导语应该简明扼要,生动有趣,能引导对方回答问题。

举一反三
班级开展“爱我中华”短视频制作活动,以下是部分解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开篇画面】翘首而望,长城就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连绵的群山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上千年的历史,这座饱经风霜的古老建筑仍彰显着刚强坚毅。它是一座建筑瑰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折不接的精神,锐不可当的意志,无法遏( )制的力量,是民族的骄傲。

【升旗画面】凌晨,天安门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将国旗抛向空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zhà ( )望去,原本熙熙攘攘的人们瞬间屏息敛声,肃立着向国旗行注目礼,并随着国歌声深情歌唱。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阳光里缓缓升起,升到了旗杆的最顶端。红旗在朝阳的映照下,像一团红红烈火,燃烧着人们心中的赤诚。人们仰望随风飘展的国旗,心潮澎湃,久久不愿离去。

【人物画面】为保护祖国几万公里的海岸线,黄旭华三十年隐姓理名研发核潜艇,有家不能回,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没能见最后一面。他说,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又何谈孝。三十年初衷不改,三十年舍家为国,“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她年逾八十依然倔强地坚守一线的原因是为了尽快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她生前最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英雄的藏言响彻耳畔,中华儿女,自当“____ ,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