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搬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建和:汉粗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诏:一般指皇帝的命令,这里是太后的命令,③未知所况:不知怎样说清楚。

(1)、下列句子中,如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谢太傅寒雪内集/中不至 B、琼思其对未知所况/学时习之 C、撒盐空中差拟/以为师矣 D、左将军王凝妻也/知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对【乙】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
A、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B、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C、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D、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了。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即以其言应诏。

(4)、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分别妙在哪里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荣峻茂 ,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