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保椒塔申花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暑期作业检查试卷

古诗文阅读

    超然台:北宋熙宁八年,苏轼任密州太守时,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修筑,登台可眺望全城。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是在此台上一气呵成的。

超然台记(节选)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②不登③,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④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⑤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⑥酒,淪⑦脱桑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背:远离。②比:连续,常常。③登:丰收。④安:以……为安,这里是习惯的意思。⑤葺:修整。⑥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⑦渝(yuè):煮。

(1)、用“/”为【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钱塘移守胶西(  )

稍葺而之(  )

相与登览(  )

在济南(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4)、文中点明“超然台”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原文回答)
(5)、申申想用苏轼《超然台记》来劝慰遭受失败的朋友小花,请你分析苏轼的经历,解读苏轼之“乐”,完成赠言。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注:休祲:凶兆和吉兆。跣(xiǎn):赤足。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