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荷叶塘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作业检测试卷

【古诗文材料】

(一)

重阴匝月 , 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塞帷,推窗视之,日光晶莹,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夏日,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存得三四癞疮,时呼热汤 , 关门澡之,不亦快哉!

久客得归,望见郭门,两岸童妇皆作故乡之声,不亦快哉!

——金圣叹《快说》 (有删改)

【注释】①匝月:满一个月;②毕:⑴____;③引:⑵____ ;④塞:提起、撩起;⑤汤:⑶____ ,如成语“赴汤蹈火”;⑥郭:⑷____ ,如“出郭相扶将”。

(二)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联系语境。补全材料一中的注释。
(2)、用“/”给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推 窗 试 看 雪 大 如 手 已 积 三 四 寸 矣 不 亦 快 哉

(3)、有人评价“金圣叹总能从微小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大快乐”。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夏意》从①、②、视觉角度写夏日之景, 通过描写院深席清、③、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画面,流露出诗人④的心情。
(5)、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A、整首诗从深深的庭院入手,深深二字,点明别院在空旷无人之处,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 B、“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C、夏天的正午时分,太阳光下,树荫密布,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静谧。 D、“觉”是“睡觉”的意思,虽然烈日当午,诗人却已酣然入睡,在梦中仿佛听到流莺的鸣声,虚实结合,更显夏日小院的清幽。
(6)、从金圣叹、苏舜钦的文章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待夏天的态度有何异同?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上面的探究与下列背景助读,谈谈你的收获。 

【背景助读】金圣叹经历明清易代的巨变,仕途不顺,常年客居在外,生活困顿。苏舜钦被革职削籍为民,隐居不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注释】①仇雠(chóu):仇敌。 ②抑本:“抑”相当于“或者”“还是”,“本”是“考究”的意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