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六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三)

阅读理解

宁死不屈的女英雄——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抗日战争中,10岁的刘胡兰参加了儿童团,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文水人民与日本侵略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对刘胡兰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献身革命的种子。

1945年8月,日(冠 寇)投降,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一个多月后她回到村里担(dān dàn)任(rèn rén)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她积极组织妇女学习,纺线织布、做军鞋、护理前线战斗的解放军伤病员,工作上样样出色。

1946年6月,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这年秋天,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阎锡山的部队也乘机扫荡晋中平川。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文水县委决定留下少数干部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组织上让刘胡兰上山转移,她却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她在敌占区张贴标语、散(sǎn sàn)发传单、收集情报,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主任石佩怀。

石佩怀被镇压后,反动军队开始了疯狂的报复。1947年1 月 12 日黎明,敌人包围了云周西村,把所有村民集中到村前的大庙里,母亲让刘胡兰先到隔壁刚生小孩的金钟嫂家中隐藏,当刘胡兰来到金钟嫂家时,屋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为了不连累乡亲们,刘胡兰毅然谢绝了金钟嫂的挽留,向村前的大庙走去。

敌人杀气腾腾,在院子里架起机关枪,摆着一把大铡刀,他们在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一场严(俊 峻)的考验就在眼前,刘胡兰轻轻脱下指环,掏出手绢和万金油盒,郑重地交给了母亲,她决心用鲜血与生命同敌人作一场殊死的斗争。敌人诱逼她说出共产党员的名单,被刘胡兰断然拒绝。敌人恼羞成怒,问她难道就不怕死吗? 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敌人要开枪扫射在场手无寸铁的群众时,刘胡兰大义凛然挺身挡住枪口,大声呵斥敌人:“住手! 要杀要(剐 锅)我顶着,不许伤害群众。”刘胡兰昂首挺胸,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万岁!”的口号,走向已被几个烈士鲜血染红的铡刀,壮烈牺牲。

1947年8月2日,中共晋绥八地委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选文有改动)

(1)、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写出反义词。

贫苦——

经常——

保存——

毅然——

(3)、用波浪线画出第5 自然段中描写刘胡兰动作的词语,并写一写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请你写出每个阶段刘胡兰所做的事情。

当儿童团员时:

日寇投降以后:

(5)、你认为刘胡兰是一个怎样的英雄?
举一反三
念鲁迅 阅读作家萧红的短文,怀念鲁迅。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儿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梅雨季节,很少有晴天。一天上午,天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跑上楼还喘着气。鲁迅先生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③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④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的。

    ⑤“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忙……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青年的信,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⑥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老医生是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还计算着出三十年集。

    ⑦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所以要多做,赶快做。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

【资料】 萧红,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暂的一生留下近百万字的经典作品,终成大器,未曾有负鲁迅的期许。萧红从鲁迅那里不仅得到了慈父一般的关怀和爱护,更是得到了导师般的鼓励与引导。1936年9月,鲁迅的病已经很严重了,55岁的他在等一个女孩的来信,然而那个女孩却奋无音讯。10月,病榻上的鲁迅给好友茅盾写信:“萧红一直没写信来,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

课外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由于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