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图文材料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瑞安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

材料三: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

“领导者”?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南京条约》签订的内容,分别给中国带来的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举一反三
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之路”,某校八年级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活动内容

项目名称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项目简述

本项目引导我们在活动中探究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几大重要历史事件,从而深入思考中国近代化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驱动性问题

中国如何进入近代化?

过程性探究

【任务一】:中国进入近代历史是必然还是偶然?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情况表

工业项目

生产能力

煤炭产量

占世界产量的2/3

蒸汽机产生的能量

占欧洲一半以上

生铁产量

已超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材料二: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也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是“偶然事件中的必然事件”。

——民国学者蒋廷黻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任务二】:中国近代化的特征是“被动反应”还是“主动奋斗”?

材料四:武昌首义打响的这一枪,引发的不是一场无限革命,而是一场有限革命。……辛亥革命是有限的,它没有触动整个社会的结构,没有把社会翻一个底朝天,它是相对有节制的。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就结束呢?…这个目标是有限的…

——摘编自傅国涌《谈出来的民国:回望1911年辛亥革命》

材料五……英法联军……同治年间开始了自强运动……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摘编自蒋延黻《中反复论述变法救国的必要性。

材料六…甲午战争…1896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第一篇文章是《变法通议》它以史实为依据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摘编自陈秋萌《论国近代史》近代报刊<时务报>在维新变法中的历史角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