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新疆乌鲁木齐市科信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 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丘:孔子,名“丘”。⑤趣: 同“趋”。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尔而与之                       蹴:踩踏 B、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获得 C、亦不可以已乎                  是:表判断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奉:俸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下面对甲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用一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对“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的痛惜与贬斥之情。 B、本段用“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人人都有“本心”。 C、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 D、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4)、对乙文中划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B、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C、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D、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5)、坚守,指坚决守卫,不改变。【甲】文和链接材料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的是什么。

【链接材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 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任。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记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江湖间唯長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 , 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 , 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云:“生平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顾盼间:形容时间很短。②风景:大风发作的迹象。③四际至地:指四方远至地平线以上,天地相接的整个天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