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文言文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阅读【甲】【乙】两文,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五色交辉

组词法:辉煌、余晖、辉映、光辉……

四时俱备

相关联想法:万事俱备

月色入户

字源法:(字形的演变)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面是对甲、乙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先总写景物特征“美”,再具体描写景物之美,最后总结,抒情议论结尾,结构清晰。 B、“欲界”指没有摆脱世俗欲望的众生所处的境界,文中指人间仙境,表现作者自得其乐。 C、乙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无关。 D、乙文作者为自然的美景所陶醉,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阅读下面材料,说说文末陶弘景谈及谢灵运的原因。

材料一: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

——《宋书·谢灵运传》

(5)、这两篇文章或借景抒情或叙述、写景、抒情相融,分析具体内容对《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进行小结。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