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古诗文阅读;阅读第一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_”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①王朗:曹魏重臣,谏议大夫。②识度:见识与气度。③华歆:曹魏名相,深得民心。④蜡日:蜡(zhà)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官员和民众,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打猎得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称之为蜡祭。⑤张华: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⑥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⑦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联结释义】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

不亦说乎(通假字)

⑴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

不亦君子乎(《论语》)

⑵王亦学之

查阅词典

难:①困难,不容易;②感到为难;③灾难

⑶歆辄难之(填序号)

(2)、【感知节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3)、【探究心理】文中“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印刷问题,标点符号不清晰,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同学认为应该用“!”,有同学认为是“?”。你支持哪一种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
(4)、【且思且辩】当身边的人遇到危险,王朗和华歆的做法完全不同,有同学支持王朗,有人支持华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品鉴诗歌】在甲文中我们看到了古人危难时候展现的风骨,然而在人生顺境中我们该如何自处,乙文给你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诗歌简要回答。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