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三上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童话故事知多少
[材料一]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材料二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这些童话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盖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
安徒生的早期童话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中期童话,在揭露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主要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创作的童话集,共由篇故事组成。 |
可以把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按时期分为期童话、期童话和期童话。 |
阅读推荐卡 书目: 主要人物: 印象深刻的情节: |
少数民族资料袋
小语在学完本单元后完成了资料袋的收集,以下是他收集到的资料: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族、壮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的人口总数约占8.5%,被统称为少数民族。 |
【材料二】
名 称 | 主要分布地区 | 主要节日 |
傣族 |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花街节等 |
景颇族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能仙节、新米节、采花节、目瑙纵歌节等 |
阿昌族 | 云南省陇川、梁河等县,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 泼水节、火把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
德昂族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临沧市等,分布范围非常广 |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
【材料三】
阿昌族曾经自称峨昌族,也有人称他们为莪昌族,或者娥昌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阿昌族。他们的民族语言为阿昌语,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都使用汉字。
阿昌族人的饮食比较丰富。他们以大米为主食,也吃面食,特别爱吃酸笋、酸菜等食物,也喜欢吃火烧猪肉。过手米线、黄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他们最有特色的民族风味食品。阿昌族人还喜欢饮酒,多数人家自酿米酒。如果亲戚、好朋友来家里,一定要请他们喝米酒、吃饭,倾其所有,这样才能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和诚心。有贵客自远方来,还要在村口请他喝“进寨酒”。
阿昌族人的服饰别具风格。传统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也有一些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头巾或黑色头巾。阿昌族女性一般穿长袖圆摆对襟上衣,下着筒裙,会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少女的传统服饰是浅色对襟上衣,下着深色裤子。阿昌族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她们也喜欢包黑头巾或白头巾,只不过在发辫上插花。不过现在的人们讲究便捷简单,所以,阿昌族人的服饰也渐渐简化。
阿昌族人一般居住在坝区和半山区。村寨一般选择在阳光、水源充足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阿昌族人民的生活比较艰苦,大部分都住茅草房,就是以竹、木为屋架,篱笆糊泥为墙,茅草盖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草房逐步减少,现在的阿昌族人基本不再住茅草房。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材料一:从1930年10月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多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二:
时间 | 1934年10 月—1936年10月 | 途经省份 | 闽、赣、粤、湘、桂、黔、川、滇、甘、陕等 |
部队 | 红一、二、四方面军 | 历史意义 | 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
领导人 |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 | 目的 | 摆脱敌人“围剿” |
基本路线 | 瑞金→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