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不曾遥远的欢笑
在当代中国人中,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的童年游戏最为丰富多彩。尽管物资极其匮乏,但游戏似乎无处不在: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荡秋千、跳皮筋、打弹珠……一根树枝、一条绳子、一支粉笔便能成为道具,简单、随意而贴近自然,传统的乡土文化也随着游戏中的歌谣、口诀得以传承。
一个个经典的游戏,使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释放,也成为他们日后宝贵的精神寄托。然而,越来越多的传统游戏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成为永远的回忆。
20世纪80年代,电视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的千家万户,同时,花样层出不穷的玩具牢牢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80后”不再像父辈那样迷恋于在户外疯跑,而是把更多时间花在与电视和玩具的独处上。即使与玩伴们一起,群体游戏的种类也越来越少,局限在玩具、游戏机等方面。随着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越来越频繁的更新换代,上网成为大多数儿童首选的娱乐方式,“90后”、“00后”的童年多与“植物大战僵尸”、“保卫萝卜”等热门网络游戏相伴,传统游戏的空间几乎完全被虚拟空间挤占。“户外的童年”几乎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屏幕里的童年”。
尽管与传统游戏相比,电子产品迅速发展带来的多样化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但我们必须直面与之相伴的而来的——童年的“失落”。传统的童年游戏多无目的,简单而纯真;而在虚拟空间中,由于网络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尺度越来越宽泛,游戏的性质也越来越趋于成人化、功利化。这些游戏通常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并且无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判,而只是通过简单的“加分”、“升级”等方式,使他们获得虚拟“地位”的增长,这种模式化的“激励”方式实际上没有将孩子当作有个性的主题对待。同时,由于缺少同伴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孩子们很容易陷入孤独、无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等困境。更不用说,长期缺少应有的户外运动和大量接触电子产品,将大大降低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传统的童年游戏的衰落令人惆怅和惋惜。从根本上看,这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乡土文化和“院落文化”的改变所造成的。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农村,以及住宅商业化之前的城市,人们共享着大量的户外空间,这种居住环境方便孩子们随时能与周围的同伴接触,形成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今,随着乡村的城市化,以及城市住宅的商业化、高层化和封闭化,原来的“院落”逐渐消失,每个家庭都成为相对独立的小团体,更加注重私密性,邻里之间的关系相互疏离,孩子们的也因此失去了同伴们一起进行户外游戏、群体游戏的空间,不得不在相对隔绝和单独的环境中通过虚拟游戏打发童年时光。
游戏是儿童最纯洁的精神产物,是儿童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那种快活而大胆的“狂欢式”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今天孩子所处的环境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使他们的童年尚未真正开始便要逝去。或许,再次适当地进入传统游戏,能帮助孩子们挽回童年,带给他们真正的欢乐、自由、满足和平静。